外圓磨床的磨削方法主要有三種:通過式、切入式和切入一通過式、通過式無心磨削。工件沿砂輪軸線磨削。調整導輪軸線的微小傾角,實現工件的軸向進給。適用于磨削細長圓柱形工件。中心孔和工件組的短軸。切入式無心磨削。支撐板設置有軸向定位支點,工件支撐在支撐板的某一位置上,砂輪或導向輪用于磨削。它是用軸肩或凸臺、錐體、球體或其它旋轉工件磨削工件。切入一通無心磨削是它們的結合。此外,還對工件進行了切向進給磨削和端部進給磨削。非圓外圓磨床的生產率高。主要用于大規模生產,易于自動化。
與外圓磨床不同的是,無心磨床不需要通過工件的軸心定位進行磨削。它由砂輪、調整輪和工件支撐三種機構組成。磨削砂輪擔任磨削的工作,調整輪控制工件的旋轉,并控制工件的進刀速度。至于工件支承在磨削時支撐工件,這三種機件可有數種配合的方法。
外圓磨床用于磨削工件的旋轉曲面,通常指無心外圓磨床。在無心外圓磨床上,工件不用定心和支承,但放在砂輪和導輪之間,由托板和導輪支承。砂輪通常安裝在主軸端,砂輪寬度大于250毫米的砂輪安裝在主軸中部,砂輪大寬度可達900毫米。砂輪在高速旋轉時,導輪以較慢的速度旋轉,帶動工件旋轉進給。在磨削過程中,通過調整導輪軸線的小傾角來實現軸向進給。適用于磨削長圓柱工件、短軸無中心孔和工件組。在磨削時,通過導輪或輪架的運動實現徑向進給。它適用于用軸肩或凸塊磨削工件,圓錐、球或其他普通線都是曲線。無心磨床生產效率高,易于實現各種裝卸設備自動化。它們大多用于大批量生產,可以由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人操作。無心磨床的磨削精度一般為:圓度2微米,尺寸精度4微米,高精度無心磨床可以達到0.5微米和2微米的分別。除此之外,也有內圓磨床和無心磨床螺紋磨床。無心研磨機可自動修整、自動補償。導軌為雙V形滾針導向輪,由伺服電機進給,砂輪修整可相互補償。機床配有自動上下料機構,可實現自動循環磨削。
精磨削是利用砂輪工作面上可以修整出大量等高的磨粒微刃這一特性得以實現的。這些等高磨粒微刃可從工件表面切除具有微觀缺陷和微觀尺寸形狀誤差的微小余量,因此可獲得很高的磨削精度,此外,由于等高磨粒微刃的大量存在,在磨削用量適當的前提下,可在加工表面留下大量極微細的切削痕跡,從而獲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值。由于在無火花光磨階段存在明顯的摩擦、滑擠、拋光和壓光作用,故可使表面粗糙度值進一步降低。
操作外圓磨床需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對于操作人員而言,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內圓磨床安全操作規程,才能有效的避免生產事故的發生,以下是內圓磨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內圓磨床必須遵守機械切削工的安全操作規程,工件加工前,應根據工件的材料、硬度、精、粗磨等情況,合理選擇適當的砂輪,調換砂輪時,要按砂輪機安全操作規程進行。
使用外圓磨床時必須仔細檢查砂輪的粒度和線速度是否符合要求,表面不能有裂縫,聲響要清脆,進給時,不準將砂輪一下就接觸工件,要留有空隙,緩慢地進給,以防砂輪突然受力后爆裂而發生事故,砂輪未退離工件時,不得中途停止運轉。裝卸工件、測理量精度均應停車,將砂輪退到安全位置以防磨傷手,干磨的工件,不得突然轉為濕磨,防止砂輪碎裂。濕磨工作冷卻液中斷時,要立即停磨。自動測量裝置于1908年開始應用到磨床上。到了1920年前后,無心磨床、雙端面磨床、軋輥磨床、導軌磨床,珩磨機超精加工機床等相繼制成使用;50 年代又出現了可作鏡面磨削高精度外圓磨床;60年代末又出現了砂輪線速度達60~80米/秒高速磨床大切深、緩進給磨削平面磨床;70年代,采用微處理機數字控制適應控制等技術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外圓磨床加工的主要用途及適用范圍是磨削加工滾動軸承的內徑、圓錐滾子軸承外圈滾道及帶擋邊的滾子軸承外圈滾道。被加工套圈的內徑范圍是 150~ 240mm,適用于大批量生產的軸承行業,內圓磨加工系半自動單機。
外圓磨床技術規格
1、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的810D兩軸聯動數控系統,內裝PLC。液晶顯示
2、配置自動量儀在線檢測,實現閉環自動磨削工作循環,保證很高的加工尺寸精度。
3、砂輪電機采用交流變頻調速裝置,可基本實現恒線速磨削。
4、砂輪電機采用交流變頻調速裝置,可基本實現恒線速磨削。
5、砂輪主軸軸承采用動靜承,回轉精度高、剛性大。
6、頭架電機采用交流變頻裝置,實現無級調速。
7、尾架套筒具有液壓伸縮功能。
8、配置獨立的電氣柜、油箱、水箱。
9、機床配置全防護罩殼,自動開門、手動關門,操作安全。